台灣第二家百貨公司,現存最古早的百貨公司(在台北的菊元百貨拆掉以後),又稱「五層樓仔」,以前建築物應該都很矮吧...五層樓仔也可以拿來作為一個百貨公司的代稱。
興建於1932年,除了是第一棟五層樓,也是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,以前也常常騎經過他,不過那時候就像廢墟一樣,外面裡頭都黑黑的,整修之後真的煥然一新(跟我學生時代比起來)。
查了一下關於建築方面的資料,外牆使用溝面磚(如下圖),常見的有13溝,7溝9溝的也有,不過查到的好像都是基數溝耶,最常聽見的就是13溝面磚。
斜對面的土銀也是古蹟勸業銀行,台南古蹟有趣的地方在於很多古蹟目前仍舊服役中,成大校舍、市區銀行百貨,很多都是古蹟留存改建,持續歷經歲月使用留下各重痕跡的古蹟,不是更吸引人嗎。
頂樓是飄揚的林旗幟。
百貨的地板有兩種,一個是硬式、光滑面之磨石子地坪,另一種是軟式、彈性地坪,兩種皆為古法製造的灰、橘相間磨石子地板,具耐久、耐火的彈性材質,含有木屑、合成樹脂,為當年引入的先進地板,深具建築構造的歷史意義。
指針式電梯 這就是全台灣目前最老電梯本人,最多只能容納五個人,當年電梯稱作「流籠」<--實在非常易懂...聽說當年最時髦的休閒活動就是「去林百貨坐流籠」,原本舊電梯可以承載12人重量,修建後為了維護原本的機械軌道,裡頭空間才變小了的。
先看看一樓都有些什麼吧,一樓以「台南好客廳」為主題,主要有在地良品、伴手禮、傳統甜品。
所以看得到很多家居古董擺設,小時候不是會把調頻段的滑鍵左右滑動,玩弄他嗎XD
這種老式沙發就帶點洋味了,這個老杯杯實在太適合這個場景這個故事了。
這種摩石子建材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印象吧,小學教室、國中教室、阿嬤家裡,傳統理髮店處處都可以看到這個東西啊。
二樓以「台南好設計」為主題。比較多工藝品、文青風文具。
超軟Q的拖鞋
到了三樓就是台南好時尚
很多傳統式或改良式旗袍~如果說法國女人必備一件黑色小洋裝...台灣女人必備的是哪種衣服咧?不過旗袍很考驗身材欸,依照天氣,倒是掉嘎很需要。
在四樓,看到一大堆書,就是台南好文化的主題。
書籍清一色都是關於台南古都府城。
原始的電梯門保存於四樓展示空間。
話說,這算是現存最老的透明電梯吧XD
謝榕說了才發現南部才會使用「蔣介石」,若是北部就會用「先總統蔣公」了,這是意識形態的不同。
跳過了五樓的拍攝,主題是台南好餐廳。來到頂樓,台南好風景,在以前林百貨身為最高樓的年代,頂樓可以遠眺道安平的護城河。
初建時頂樓並沒有神社,在開幕後半年才建立的,名為「末廣社」。
哈,有神社自然就有許願的行為出現XD
紀念品店,除了已經化為裝飾用的古董,還有更多還在現役,例如當年的百貨櫃還在一樓使用中...那麼久了還沒被蟲蛀光也沒被台灣潮濕的天氣弄壞,以前的木頭還真好啊。